最新网址:www.biiquge.com

京城,《人民文学》杂志社。

虽然说《人民文学》杂志社的主编王濛被调任文化部,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杂志社的编辑们一如既往地约稿审稿校稿。

杂志社的编辑们除了会审稿校稿,自然也会交流讨论最近发表的一些文学作品。

“朱主任,谟言的那篇《红高粱》反响很好啊!”

朱炜听见这话,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还好我从《十月》那边把这篇稿子给抢回来了,不过也还多亏了章老先生雅量,没有和我争辩。”

编辑部的编辑也都清楚之前朱炜就已经预先向谟言下了订货,叮嘱《红高粱》小说要给他,后面还隔三岔五地去看谟言,只是后面小说被《十月》编辑拿走了,还是朱炜这边把稿子要回来的。

“对了,周向南小说写得如何呢?”

朱炜摇了摇头,说道:“还不知道,之前写信问过了,应该还在创作,这要是像《赎罪》那样的长篇小说只怕还有的等,《赎罪》那部小说他可写了快五个月。”

“那是因为冬天南方天冷还没有暖气,我觉得你赶紧让周向南搬到京城来,这以后冬天在屋里写稿也暖和些,不会耽误。”

听见这话,朱炜连连点头,也说道:“是啊,我也是这么想得,就是周向南他还有弟弟妹妹照顾,来京城的房子还没有定下来。”

“对了,朱主任,你之前说周向南他也有看四合院,是吗?我这边倒是有认识一个朋友,说是要出国,想把四合院给卖掉。”

朱炜一听这话,忙说道:“那到时候你带我去看一下。”

虽然说朱炜并不喜欢四合院,觉得根本就比不上楼房,但要是条件不差,他也觉得可以看一下,毕竟周向南自己也不介意住四合院。

朱炜其实对于周向南的房子一直都有上心,只不过要想价格便宜,而且还能直接让周向南兄妹三人搬进去住的房子并没有那么好找,当然朱炜也知道周向南那边也和他说过的,房子这件事并不着急,要是有合适的再联系他,他现在在东阳县一切都很好。

编辑部的编辑聊着一些话,信件收发室的同志也就过来送信件,这里面也就有作家的来稿。

虽然说像《收获》、《十月》这样的杂志社都有给周向南写约稿信,尤其是《收获》的主编巴老还亲自写了约稿信,向周向南约稿,但是周向南这边还是将最新完稿的小说《触不到的恋人》寄给了《人民文学》杂志社。

一则是因为《人民文学》的地位,另外一则也是因为这边和朱炜编辑的关系更近一些。

朱炜这边收到周向南的稿子,自然很是兴奋,毕竟这是周向南的最新稿子,可以说自从周向南发表前面两部小说《情书》和《赎罪》之后,现在一个个都非常好奇和期待周向南接下来的小说。

现在周向南的新稿子来了,朱炜又怎么可能会不兴奋。

“朱主任,向南同志这一次的小说叫什么名字啊?是不是还是关于爱情啊?”

很显然,编辑部的其他编辑自然也很好奇周向南的新稿子。

“我还没看,但看这个小说名字,一看就是关于爱情的。”

“小说名字就叫《触不到的恋人》。”

“《触不到的恋人》?”

“是啊,就叫《触不到的恋人》。”

朱炜似乎也对这个直白的名字感到意外,笑了笑,看了一眼寄来的书稿厚度,说道:“他这部小说《触不到的恋人》并不算长,还不到上部小说《赎罪》的一半。”

“这个小说名字一看的确是关于爱情,不过为什么叫做触不到的恋人啊?该不会这他这部小说又是一部悲剧吧?”

编辑部的其他编辑自然也非常好奇周向南这最新的一部小说是什么样的故事,而且这还是周向南的这位年轻作家的又一部爱情小说,自然也都让他们很想一睹为快。

不过,最先看的还是朱炜这位小说组的副主任,也是周向南的责任编辑。

朱炜心里同样对于这个小说名字十分好奇,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触不到”,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朱炜翻看起来周向南的书稿,走进这个全新的故事,然后让朱炜整个人都很意外和震惊的是,他没有想到周向南居然会给出了这样惊奇的情节设计。

那个看似普通的邮箱居然传递着两个不同时空的书信,看见那个1986年和1988年的书信传递情节时,朱炜整个人都惊了。

没错,就是震惊。

这一次不再是寄往天国的信,而是寄往过去和未来的信?

朱炜内心震惊不已,继续去看后面的故事想要知道这两位陌生青年的命运。

然后朱炜知道了,两人就是这样在不同的时空,通过信件交流着,但是即便如此两人还是在不同的时空下见了不同的对方,虽然仅仅只有三面。

因为周慧拜托张琪帮她找两年前遗失在汽车站的笔记本,两个人隔着车窗飞驰而过,周慧都没看到张琪,这是第一面。

第二面,张琪已爱上了周慧……

至于第三面,张琪忍不住对周慧的思念又暗自去汽车站巧遇周慧,在他的心里已经把周慧当成很熟悉很重要的人,可是他只能见到完全不认识自己的两年前的周慧,他对于两年前的周慧,还是个陌生人……

一直到最后,因为张琪和周慧两人都已经知道对方所处的时空,确定了双方朋友的关系,加上进一步的互帮互助和感情发展,两人有了见面的约定,时间是1988年10月11日,时间和地点都统一了,一个是明天前往,一个则是两年后前往。

作为1988年的女主角很快就到了见面的时间,来到相约的地点发现了1986年张琪的房屋设计图,修建人员告诉周慧这是张琪修给他的真爱的,人也没来。

很显然,这个时候周慧并不知道,张琪没有来的原因,其实已经死了。

朱炜对于这个故事的发展整个人都惊了,完全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情节,因为周慧写信告诉1986年的张琪,希望他能在1986年她男友要去国外那天的约会中改变历史,让他们的感情能一直维持下去。

很显然,1986年的张琪很伤心,但他是真的爱周慧,愿意成全她的幸福,于是就如约而去。

可是意外发生了,张琪发生了车祸,被车撞死了,而此时1986年的周慧从未见过张琪,内心没有任何感觉,只是目睹了一起陌生人的车祸。

朱炜看到后面的结局,整个人都很震惊,他没有想到张琪居然死在了周慧茵面前,而周慧对此一无所知。

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惊人了!

朱炜整个人都被震惊到了。

被震惊和感动到的不止是朱炜,还有整个《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编辑,但是即便如此依旧有编辑不同意发表周向南的这部小说。

“我承认周向南这部小说很动人,但我还是不同意发表这部小说,这部小说里面的书信传递情节太过科幻,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你们是知道的,科幻小说是被反对的,之前还被批判是精神污染。”

这话一出,自然也就让其他编辑们也都陷入思考,因为他们作为文学界的编辑,自然也知道之前那一场对于科幻小说的大围剿。

这一个指责不可谓不严重,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对科幻小说的一场大围剿,科幻在国内成了科学和文学的弃儿,几乎绝迹,科幻小说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科幻作者们纷纷放弃创作,从事技术的回归技术工作、从事写作的回归文学创作

没办法科幻文学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其实长期被主流文坛轻视,即便有科幻小说获得过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但大多数主流文学圈还是对科幻文学有所轻视。

朱炜听见这话,忙分辨道:“周向南这部小说是爱情小说,并不是科幻小说。”

在朱炜看来,周向南的这部小说《触不到的恋人》一如小说名字,本就写的是两个孤独的人通过书信相识,然后相爱,这一直到底写的就是爱情小说。

朱炜望着那位编辑,据理力争道:“虽然这是一段奇妙的跨时空的书信笔友交流,但在我看来,他写的这个故事更多的是两个寂寞孤独的青年人,用笔触给对方以温暖,翻看着从不可能地方寄来的温情的信,用彼此的关怀,抚慰两颗受伤和孤独的心。”

“小说的名字就叫《触不到的恋人》,这写得就是爱情啊!”

也有编辑和朱炜的看法一样,说道:“其实我和朱主任的想法一样,我们都知道文学应该写人性、写感情,科幻小说里写那么多物质的东西,这根本是在文学里最不重要的,但是周向南的这部《触不到的恋人》可以说就是在写人性,写感情,相反科幻的物质几近于无,只不过是一个情节设计而已。”

“但是通过一个邮箱能够传递两个不同时间的书信,这分明就是科幻,而且还是非常不正确的科幻。”

“你们不是不知道之前那场对于科幻文学批判,要求清除精神污染!”

其实在1983年关于科幻文学有一场清除精神污染运动,批判者提出了一个让人无法反驳的论证公式——不科学=伪科学,伪科学=反唯物论,反唯物论=反ma列,反ma列=反*,因此,不那么科学的科幻文学就成了反*的代表,完全被攻击。

作为《人民文学》新任杂志社的主编刘欣武面对着编辑部的讨论,他自己也有顾虑,他这在王濛之后才刚调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的主编,实在是不愿意发表这样一部有风险的小说。

虽然他自己也认为周向南所写的这部小说是爱情小说,同样也是相当动人,尤其是对于小说的结局,给他如《边城》一样的感受,谁也不知道在周慧那最后一封信寄出去之后,张琪究竟会不会活下来。

也许会,也许不会。

这样的未知一如文学的留白,让他心里同样也被这个爱情故事所打动,感到惊艳,十分佩服周向南这位年轻作者的创作才华和天才般的想象力,可是——

刘欣武望着朱炜,说道:“我认为这部小说还是先不要发表了。”

朱炜听见主编刘欣武说着话,瞬间就受到打击,神色焦急,但还是想着替周向南的这部小说争取,忙说道:“主编,你再考虑一下,这部小说真不是——!”

刘欣武伸手止住了朱炜的话,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们杂志社是《人民文学》,对于这样的小说还是需要慎重考虑。”

《人民文学》杂志作为国.刊,地位不一般,尤其是杂志社的主编还直接被调任为文化部的部长,这样的文学杂志自然对要在其上发表的小说慎之又慎。

朱炜还想说什么,但是主编这边都不同意,他这边也没有办法,只是心里十分可惜,也不知道该如何和周向南回信才好。

很显然,文学圈子里面没有秘密,《人民文学》编辑部关于周向南最新小说的争论以及最后退稿,可以说是让整个京城文学圈都为之一惊。

周向南的新小说居然被《人民文学》退稿了?

没错,这个消息瞬间让京城文学圈都惊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